黄金土豆饼商用技术视频教程
黄金土豆饼,一款备受大众喜爱的街头美食,外表酥脆、内里软糯、营养美味、价格实惠,凭借低成本、...
在太原,灌肠是种很神奇的存在。
跟碗托几乎没有区别,却硬生生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既见不到大肠,又没血没肉的,却偏偏被叫做“灌肠”。
▲ 明明是素食,偏偏叫作灌肠
这种神一般的逻辑,实在让人大开脑洞。
原先,我一直以为这两种美食是嫡系兄弟,虽相似,毕竟有些不同。但多方求证,发现这压根就是一样东西。
不信你看,两样东西都是用荞面、白面和面,然后加入盐、白矾、水和硬搅软,顺着一个方向边加水,边搅打成用手抓起看似一条线的稀糊,而后盛入容器,摆入笼内蒸熟。
吃法一致,最常见的吃法都是凉拌吃,切条后加入醋、辣子,讲究点的会浇上浇头,口味口感也几乎毫无区别。
可为什么会叫法不同呢?
▲ 它和碗托是一母同胞,但成熟的环境不同
晋菜大师李先明告诉我,只是盛器不同而已,一个拿碗蒸,成了“碗托”;一个放到盘子蒸,成了“灌肠”。
山西人对美食命名的逻辑很神,制作工具和手法是他们命名的三大参数,许多美食的名字里都有这两种参数的影子。
比如说刀削面,是最为经典的集两大参数于一体的命名案例,其他的如剔尖、握溜溜,是以手法命名的;碗托的命名则与制作器皿分不开,或许是山西人觉得音太平没有感觉,常将最后一个字的音节重复,叫“碗托托”或者“碗托则”。
但既然用碗蒸的叫“碗托”,那用盘子蒸的该叫“盘托”呀,但勤劳智慧的山西人民偏不,硬是取了个极易让人发生误解的名字,叫“灌肠”。
灌的什么?肠子在哪儿?这脑洞开得大的无法接受,静静在哪儿?我要静静。
关于“灌肠”名字由来,有一种解释是这样说的:荞麦面属粗纤维食品,食后有吸附肠道内杂质的作用。过去太原的皮毛工由于在工作时吸入大量皮毛纤维屑,久而在肠道淤积则对身体有害。吃荞面灌肠则可以将杂质从肠道内排出,所以在太原一地此种小吃则被成为灌肠。
也有更为靠谱和接地气儿的说法,李先明编写的《三晋风味丛书》记载有:“一些小贩为了能推销这种商品,在大街上吆喝:‘管尝’‘管尝’,意思是请人品尝,好吃了再买,久而久之,‘管尝’便被误听为‘灌肠’。”
对于像我这样的入门级吃货而言,没必要跟一名字较劲儿,人生这么短,老钻牛角尖儿会长白头发的。
管它“灌肠”、“管尝”还是“盘托”、“碗托”的,好吃就得了。
好的“灌肠”究竟有多好吃,从小到大在太原长大的朋友说,你到杨记灌肠尝一尝就知道了。
▲ 杨记灌肠很受当地人关注
杨记灌肠在太原人气儿很旺的帽儿巷食品街。这条街两侧尽是青砖垒就的房屋,气派不足,文艺有余,像是帝都前门大街与南锣鼓巷的结合体。
没有柳巷有名,外来游客自然也少,到这里转悠的,大多是本地懂吃会吃的食客。
离开太原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同事就坐在灌肠店铺拥挤的桌子前,大口吃灌肠,也看周围人吃。
那形形色色的吃相,是最美的人间烟火,也是我所钟爱的庶民本色。
朋友说,他每次路过帽儿巷都会绕进巷子里,饱一饱口福,小小的杨记灌肠铺是他必去之地。
其实,到太原的那几天,没少吃灌肠。别家吃到的灌肠,会有荞麦面的绵味儿,但这家的却很劲道利口。荞麦灌肠提供的只是筋道的口感,味道的源泉则来自特制的浇头。那是种很别致的褐色糊糊,样子有些像河南的胡辣汤,只是更黏更稠,少了辛辣,多了鲜香。
与灌肠相拌的时候,最好浇上店家提供的山西老陈醋,以及精心熟制的辣子。
吃起来有多过瘾?一口下去,口腔里所有的味觉器官顿时一呼百应,喜大普奔,你的世界,此时就只剩嘴里的这一块荞麦灌肠。
灌肠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大口吞食,感受高潮迭起、酸爽可口的痛快,缺点是眨眼间就碗盘一空;另一种则是小口细品,务求于细节处的完美感受,缺点则是很难做到。
同事说,这灌肠吃得有种直下腹中、味进肠内的感觉。类似于酒,好酒酒力能入脐,次一点的只能到膈了。
无疑,杨记灌肠是属于前者。
------------------------------
本文转载自:好食记
热门精品厨艺教程推荐:
卤肉卷饼技术 正宗肉夹馍技术 黄金土豆饼 老济南把子肉 正宗原汁炖牛肉 凉皮商用教程 果香鸡柳棒 正宗麻椒鸡商用技术 厨师宝典 夜市新宠芝士黄金薯 网红臭豆腐技术 驴肉火烧技术 柳州螺蛳粉配方 蟹黄锅巴鸡技术 秘方排骨米饭 正宗台湾卤肉饭 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术 正宗新疆椒麻鸡 酱香米线 锅巴土豆 香辣肉酱面/米线 台湾牛肉面 单县羊肉汤 襄阳牛肉面 杨国富麻辣烫 秘制红烧肉 麻辣串炸串 青一色特色菜 酸辣粉技术 黄焖鸡米饭 千里香馄饨 枣庄辣子鸡 重庆麻辣鱼 牛杂汤 淮南牛肉汤 麻辣香锅 过桥米线/砂锅米线土豆粉 安徽牛肉板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