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搜索
  • 原料:鸡蛋4个,清水250克,三花奶250克,日本豆腐4根,鸽蛋12个,菜心四条。调料:油、盐适量。过程:将鸡蛋和清水三花奶打成蒸水蛋液,再放上改好的日本豆腐(一根切三段,在上用挖勺挖开一个可放...
  • 原料:九肚鱼150克,虾仁145克,甜豆段50克,春卷皮8张,玉米粒、百合、红辣椒片各5克,鸡蛋黄2个,包糠160克,香菇丝25克。调料:大葱末、生姜末各10克,精盐5克,色拉油500克(约耗6...
  • 原料:鲜鸡脯肉250克,自制薄饼12张,熟松仁5克。调料:海鲜酱5克,甜酱5克,鸡精3克,红曲汁1克,色拉油500克,青红椒丁各2克。制作:1、鲜鸡脯肉切丁,上浆,入四成热的油中中火滑油30秒钟...
  • 此莱的搭配十分新颖:椒麻牛舌,土豆沙拉。前者口感香韧,椒麻浓郁;后者口感沙软,甜香清爽。批量预制:1、牛舌10个解冻,焯水晾凉,撕掉表的白膜,冲洗干净后放入不锈钢桶中,加胡萝卜2个、洋葱2个、番...
  • 制作流程:1、选用新鲜(或冰鲜)松茸200克切成厚片,平底锅内放少许底油,下入松茸片煎去多余水分,使其表微微变干,盛出备用。2、锅放底油炝香少许干辣椒段,下入松茸片略煸,再入香菜段、芥蓝条各70...
  • 成都名吃韩包子,最早是由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开设的“玉隆园食店”,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因其主销的包子格外鲜美,而在市内声名大噪。后来其子接替经营,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
  • 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一姓唐的业主开办的夫妻店,名字取自《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遂名“德园”。后来在民国初年,由几位官厨集资入伙,盘下了几经易手的德园,早前是以经营官府菜为主。后...
  • “白运章”包子铺开于1924年,铺名就是经营者白运章的本命起的,在保定提起白运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样远近闻名。白运章包子用料讲究,牛羊肉必须是鲜嫩的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糕肉,并且定点购用...
  • 庆丰包子铺始建于1948年,最开始仅是一家普通的小饭馆,只因所营包子口味地道,后来便专营包子同时打出“庆丰包子铺”的招牌。而北京的庆丰包子名号丝毫不比“天津的狗不理”逊色。而好“这口儿”的不光是平...
  • 九园包子诞生于1937年重庆的较场口。因含香茴甜、酱香浓郁的包子馅和略带回甜的包子皮很快获得了食客们的首肯,从而闻名全国,九园包子也自然而然的成了一道有名的川式点心。在主城区消失十多年后,2011...
  • 龙眼包子是长江中下游一带最具特色的一道主食,因其形如龙眼而得名。那皮白如雪,是将团发酵后再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而制成的,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般光滑细软;内馅则是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肉,用刀细细剁成...
  • 羊眼包子因形似羊眼,故而得名。羊眼包子是回民饮食中的佳品。在回族人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生节和圣纪节中都必备有羊眼包子。传说康熙皇帝曾乔装打扮前往回民地区去品尝小吃,就觉得羊眼包子非常好吃,于是下...
  • 一品包子是河南开封的著名食,是从宋代的“太学馒头”发展而来的,至今已逾千年。在民间又称之为“发包子”。在开封城做包子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北宋时期,就已是一种十分普及的食品了,而到北宋第六个皇帝...
  • 破酥包子在昆明流传较广,它与一般的包子有所不同。做法是在发制粉时揉合得十分稀,在案板上摊开后,均匀地涂上一层熔化了的熟猪油,再从一端卷成筒状切成小段,压扁后包入火腿白糖馅心或冬菇鲜肉馅心,放入蒸...
  • 利津水煎包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利津县城和各大集镇,就设有很多制作水煎包的店铺。当时,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是盐窝镇尚家村制作的水煎包。后到了...

联系
我们

手机
访问

手机扫描二维码

收藏
网站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