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土豆饼商用技术视频教程
黄金土豆饼,一款备受大众喜爱的街头美食,外表酥脆、内里软糯、营养美味、价格实惠,凭借低成本、...
一档《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全民探寻美食的热潮,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于是,除了常见的菜系和美食,人们的眼界开始触及到了一些平时不太熟悉的领域。通常的分类方法认为,我国的菜系分为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所以一般人也只对这些菜系比较熟悉。今天中国吃网为大家请来南京紫金山庄行政总厨游海先生,就是让他来介绍一下大家不太熟悉的居于八大菜系之外“民国名人菜”,并让他带领大家一起探寻“民国名人菜”的踪迹及这些菜品背后的名人轶事,同时一起分析一下“民国名人菜”应该如何来传承和推广。
游海先生,南京紫金山庄行政总厨,从1985年从南京营养学校毕业进入南京金陵饭店工作至今,曾荣获2012年海峡两岸国际厨艺大赛亚洲尊爵白金奖、2013年迎亚青至尊厨王奖等奖项;曾在G20会议、弘毅投资、名城会、中美城市经济合作论坛、紫金山峰会、海峡两岸“张王会”等多次大型国际会议中担任主厨;并曾成功接待过胡锦涛、温家宝、江泽民、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亚奥主席艾哈迈迪亲王等各国政要及首富华人李嘉诚、马云、柳传志、郭台铭等社会名流。他喜欢围棋、健身和学习传统文化,目前主要研究养生药膳菜、佛教精品素菜、民国名人菜,拥有丰富的餐饮行业经验。
民国名人菜 独特的历史产物
游先生对中国吃网记者说,要谈及民国名人菜,首先要从民国菜谈起。民国菜并非指川、粤、湘、豫等八大菜系中的风味门户菜,也不是烹调流派,而是指中华民族特定历史阶段,中国各地域、各民族富有特色的各类菜肴的总称,具有技艺精深、品类丰厚等特点。游先生分析认为,民国菜发展的高峰时期应该是1911年10月10日民国定都南京到1937年日本鬼子进入南京以前。1911 年“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帮皇宫贵族们服务的大厨们“纷纷失业”。于是,在民国政府进入南京后,很多大厨开始追随民国名流政要们,开始为他们制作菜品(成为他们的家厨),这为民国菜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也对南京饮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实际上说,民国菜除了包含这些专门为名流政要们制作的名人菜,还有一种是为平民百姓和中层阶级做的菜以及名流政要宴请需要而特制的宴席(如:燕翅双烤席之类),当时有:魁光阁、瞻园面馆、六凤居等餐馆制作的菜品就属于这种类型。到现在南京还有两家餐馆在做这种菜品。而我们南京紫金山庄就专门研究前一种菜品,即通过研究蒋介石、 张大千、 张学良、宋美龄、谭延闿、 孙中山等民国名人所吃的菜品,然后把它们用现代的分餐宴会方式重现,我们把它称做《民国名人菜》。因为这些名流政要们都来自五湖四海,所以民国名人菜又是‘多帮菜’”。游先生说。因为记载民国名人们的史料复杂繁多,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游先生曾查阅过大量关于民国名人的书籍(宋美龄全纪录、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等等),并三次前往浙江奉化溪口了解当地的特产和蒋介石的成长环境(原配毛福梅的拿手菜),因为那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曾经是这些民国名流政要们的栖息之所。
小小菜品背后 无限名人风流韵事
要深入地了解民国名人菜,就要去了解这些菜品的来源,而往往每一道菜品的来源就会牵涉一段有趣的名人轶事。游先生首先从蒋介石和宋美龄喜欢吃的菜品谈起,他说,据史料记载,蒋介石和宋美龄都非常注重养生,因而分别活到了89岁和106岁。宋美龄小时候在美国长大,但回国后,饮食习惯却一直未改,比如喜欢吃色拉、对菠菜情有独钟等。她甚至曾在自己的卧室中放了一台秤,以方便每天测量体重,如果某天体重超过了某个标准,就全天吃素,如果没超重,就适当加些烤鸡和猪排。而据吴一舟在《蒋总统行谊》一书中介绍,蒋介石早晨喜欢吃稀饭,有时吃一碗汤,加点咸菜。中晚两餐只有两三样小菜,平时在家待客,总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汤,并不备酒。他每餐一小碗饭。招待外宾、记者或侨胞,通常都用简单的茶点,很少举行盛大的宴会。不吸烟,不喝茶、酒和咖啡等刺激食品,数十年来如一日。据说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后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宋美龄喜欢吃蔬菜沙拉,蒋介石喜欢喝肉丝咸菜汤、咸菜大黄鱼,两种饮食习惯中西分明。蒋介石有自己的养生理念,即“荤素搭配,菜色调和;勤吃豆腐,远离痴呆:芒果当茶,香蕉润肠。”他的“菜色调和”提法非常领先,与最近几年流行的“五色五养”很接近,从养生的角度上,他还是非常成功的。在饮食理论上,蒋介石是节制主义者,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少食多得”。他认为很多疾病都是多吃得来的。这种认识在当时非常难能可贵,蒋要求自己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黑色(养肾)、绿色(养肝)、白色(养肺)、黄色(养脾胃)、红色(养心)的食物。
而与蒋介石和宋美龄相反,与他们关系甚密的民国名人谭延闿,却不太注重所谓养生,颇为“好吃”,尤其喜欢鲍鱼、鱼翅,亦喜欢研究美食,其享有盛名的“谭家菜”就为湘菜和官府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的组庵菜更是被人称为组庵特菜、组庵大菜,其中最出名当属组庵鱼翅和组庵豆腐了。因其好美食,一生颇多佚闻。据说他与一位湖南同乡何键共同开设了一家“曲园”湘菜馆,使淮扬菜、沪菜、鲁菜、粤菜风行的国民党首都又增添了一道湖南风味菜。后因高血压,在一次去东郊马群去观看盘马的途中,突发脑溢血而死。虽然故人已去,但却留下了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菜。正所谓,“人不以菜名,菜却以人名”,大概如此吧。“此外,民国名人孙中山、张学良、阎锡山、张大千等人背后也有无数关于美食的趣事。若是把这些名人背后的菜品研究透了,估计做好民国名人菜就不在话下了吧。”游先生对中国吃网记者说。
------------------------------
本文转载自:中国吃网
热门精品厨艺教程推荐:
卤肉卷饼技术 正宗肉夹馍技术 黄金土豆饼 老济南把子肉 正宗原汁炖牛肉 凉皮商用教程 果香鸡柳棒 正宗麻椒鸡商用技术 厨师宝典 夜市新宠芝士黄金薯 网红臭豆腐技术 驴肉火烧技术 柳州螺蛳粉配方 蟹黄锅巴鸡技术 秘方排骨米饭 正宗台湾卤肉饭 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术 正宗新疆椒麻鸡 酱香米线 锅巴土豆 香辣肉酱面/米线 台湾牛肉面 单县羊肉汤 襄阳牛肉面 杨国富麻辣烫 秘制红烧肉 麻辣串炸串 青一色特色菜 酸辣粉技术 黄焖鸡米饭 千里香馄饨 枣庄辣子鸡 重庆麻辣鱼 牛杂汤 淮南牛肉汤 麻辣香锅 过桥米线/砂锅米线土豆粉 安徽牛肉板面 ...更多
该文章共2页